1951年12月中旬,解放軍奔襲洞頭后,原以為可以太平一段時間,但是蔣介石賊心不死,妄圖借美國侵朝戰爭的機會圖謀東山再起,不但不吸取教訓,反而夢想以洞頭列島作為反攻大陸的跳板,即派胡宗南任駐大陳的“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胡宗南這個敗軍之將,受寵若驚,立即糾集海匪及游雜部隊1100余人,其中有偽國防部第七縱隊、第二十七縱隊、第三地區部隊,軍官戰斗團第十三支隊和自新大隊(海匪),還有胡宗南派來的代號為0712的“浙江反共救國軍”,揚言要在洞頭島建立十萬兵力的軍事基地,作為反攻大陸的前哨陣地。
針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元旦剛過,七兵團司令張愛萍就到溫州樂清的虹橋鎮召開作戰會議,下達解放洞頭的作戰命令:由步兵一零三師三零九團和步兵一零五師三一五團解放洞頭島,以三零九團為主攻,三一五團和溫州軍分區海防大隊配合作戰。并由三一五團的一、二營先占領洞頭的外圍島嶼以解除主攻部隊的后顧之憂。并指令溫州軍分區司令員夏云飛和一零五師參謀長劉金山等同志組成前線指揮所,統一指揮兩個團的作戰行動。
一、戰斗前奏
步兵三零九團原建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山東臨朐縣縣大隊的基礎之上,后與臨朐縣大關、蔣峪和束山等區組建的新兵營三個連,以及昌濰和莒沂的獨立營,及活動于安丘、青州、臨朐等地區的武工隊,于1946年10月在臨朐縣黃山村編組為昌臨獨立團,又于1947年3月改編為魯中軍區三分區警備第五團。其間經歷了多場戰役,于1949年5月下旬奉命離開南京南下進軍,經溧水、宜興、長興和富陽進抵杭州,接受二十二軍在杭州的防務。1949年7、8月間,一零三師、一零四師赴衢州、金華一帶剿匪,一零五師駐防紹興至杭州,我團被編為第七兵團(兼浙江軍區)警衛團,并兼杭州市警備司令部。
一零三師三零九團的三營八連是此后解放洞頭的主力軍,這個連隊有大部分余杭縣的青年。剛入伍時,他們集中在杭州祥符橋新兵營學習,全營開展憶苦思甜、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教育,通過這些政治教育,提高了思想覺悟,懂得了為誰革命,革誰的命,確立了正確的革命人生觀。學習一個月,新兵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克服了那種“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陳舊思想,樹立了要活得偉大死得光榮、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學習結束,有40名余杭兵編入浙江軍區警衛團三營八連。為牽制蔣匪入朝助戰,我部奉命渡海作戰,部隊按野戰序列編制和裝備。八連是一支有著革命戰斗經歷的優秀連隊,在膠濟線上參加過許多戰斗,曾參加淮海、渡江戰役,參加了攻打沂水城、昌淮、濟南等戰役,曾被譽為“鐵七鋼八”。八連一排曾在攻克濟南時獲團的模范排,其一班榮立集體二等功,不少基層干部出身于一班。被分配在八連的同志們都感到榮幸與自豪。
三天后部隊開拔,從金華步行六天到麗水,因道路被潰逃的國民黨兵破壞,從麗水到溫州改乘兩頭尖的船順水而下到溫州。當時溫州人民經受著蔣軍特務及小股匪徒的破壞和騷擾,人民生活不得安寧,經濟建設受到嚴重干擾。部隊進入溫州后分駐在寶塔山、寶華碼頭及天寧寺等地,擔任巡邏、站崗、放哨及重要目標的警衛任務,并開始了緊張嚴格的軍事訓練。除了射擊、戰術、投彈、刺殺、越障、登山等訓練外,還根據作戰對象進行實戰演練,如移動目標射擊、灘頭登陸訓練,全副武裝越野跑步,打野外等,練兵搞得熱火朝天。當時我連的各種戰斗訓練在溫州軍分區的比賽中,名列前茅,八連一班在軍事訓練中獲集體三等功。
二、受命溫州
1951年3月,我團奉命開赴海防前線,駐防溫州。行前團的領導干部多有調動,現任團長王民(紅軍),副政委郎一森,參謀長王富貴。編為一零三師(溫州軍分區)三零九團,轄一、三兩個營(另一個營留守杭州)。7月1日我部奉命進山圍剿。爬山穿谷,忍饑挨餓,歷盡艱險,時達30多天,行程1000多里,在各地民兵及地方武裝的積極配合下,將入竄殘匪徹底消滅干凈,而這批蔣匪是從洞頭起航偷渡登陸的。
1951年12月中旬,得到情報,洞頭敵人赴大陳島整編,留下少數駐守,上級命令我連出擊,奔襲洞頭。在海防大隊二中隊配合下,天黑乘船出發,夜間在洞頭岙口登陸,第二天搜捕,第三天撤回溫州。這次洞頭襲擊戰中,我連以九○火箭筒擊傷敵炮艇一艘,繳獲敵機帆船兩只,重機槍一挺,輕機槍、步槍共計80余支,銀洋一袋。擊斃匪支隊長李奇偉,俘閩浙“反共”軍司令蔡功以下80余名及兩個日本諜報員。越海襲擊首戰告捷,受到浙江軍區表揚。
1952年元旦剛過,離第一次奔襲洞頭相隔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接到第二次渡海進軍解放洞頭的作戰命令。這次駐島守敵是胡宗南軍官戰斗團,約1200余名,是蔣匪逃離大陸的殘兵敗將湊合而成。這些人思想頑固反動,有和我軍作戰經驗。必須趁敵人在島上布防未完、立足未穩,釆取先發制人,打他個措手不及。我三營八連是攻打洞頭的突擊連,團營領導為了加強戰斗力量,從九連抽調一個步兵排,從機槍連調一個重機槍排,再從團屬炮連調一個八一迫擊炮排和一個九○火箭筒排約200人左右組成加強連。我連一班是連里的尖刀班,擔負著掃清障礙,直插敵陣,為后續部開辟前進道路的艱巨任務。全連指戰員受命以后,班、排紛紛相互挑戰,表示要英勇作戰,不怕犧牲,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堅決解放洞頭人民,保衛千里海防。每個戰士還在自身穿的棉衣內側寫下部隊番號、職務、家庭住址,做好為祖國捐軀的思想準備。
三、搶灘登陸
1月11日黃昏,天灰蒙蒙的。各班在登船出發前,班長一遍又一遍地檢查每個戰士的武器裝備及著裝是否符合作戰要求。寒冬臘月,海風呼嘯,穿著棉衣棉褲還嫌冷,連里宣布將棉褲換成單褲,輕裝上陣,便于行動。登船地點在甌江口的龍灣炮臺碼頭。那時我國海軍正在加速籌建中,運載我部渡海作戰的是溫州海防大隊船隊,全是木制機帆船,每只船上配有三七戰防炮或配有九二日式重機槍,具有攻擊和自衛能力,每條船能裝載一個加強步兵班。這次全團參戰聲勢浩大,部隊戰斗情緒高。為加強陸海協同作戰,海防大隊領導在碼頭作了簡短動員以及步炮協同聯絡記號,以確;鹆χг暗顷懽鲬鸬某晒。傍晚約6點左右,登船起航,按航行隊列駛出甌江口,直奔洞頭。船在航海途中遇到大風浪,上下顛簸,左右搖擺,對我們這些從未見過如此浩瀚大海的內地人又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志惡心嘔吐,有的食物吐完,吐苦黃水。連長郝錫三為方便觀察行船隊形,指揮聯絡,用綁腿帶將自己身體捆在桅桿上。折騰了數小時,當船過黃大岙、霓嶼島,駛入洞頭的沙岙時,大家精神立即振作,個個緊握手中武器,等待命令。到達洞頭港后,我指揮船(唯一的鐵殼船)打出三發紅色信號彈,一時海上陸地槍炮聲大作,子彈來回穿梭,天空中掛著照明彈,如同白晝,一班全速向敵灘頭陣地沖擊。其3、4號船緊跟其后,船上所有火炮壓向敵人,掩護我登陸船只實施強行登陸。當我船接近岸際,突然遭到擱淺動彈不得,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如不采取果斷措施,有被敵殲滅在灘頭的危險。一班長郝相科發出一聲命令:“跳!”他自己首先跳下海,全班緊跟著從船舷兩邊往海水中跳,水深齊腰過胸,戰友們涉水40多米上了岸,登陸成功。全連有四五個戰士,生來矮小,身子還沒有槍桿高,跳海涉水時他們困難更大。出發前連里有一句口號“登陸就是勝利”。如何減少非戰斗傷亡,這是各班長的重要任務之一,最終,各班高幫矮、強扶弱,全部順利地登上灘頭陣地。尖刀一班迅速插入敵陣,向縱深挺進。
敵人怕后路被切斷,邊打邊撤。我們在前進途中遇到了敵哨,班長一個點射將其擊斃。跟隨尖刀班的連文化教員蒲玉泉同志身背一袋石灰,沿途邊走邊灑,以告示后續部隊,沿此標號前進。在登陸途中,我們發現了敵人通往敵指揮中心的電話線,排長劉金勝當場將其砍斷,阻斷了敵人對外聯絡,為后繼部隊開辟沖鋒道路,鞏固了灘頭陣地。
四、攻占雙壟
我連登陸后,急襲161高地,發現敵人正要后撤。時至深夜,部隊到達雙壟(無名高地),并實施包圍,敵人整個防御體系是由雙壟、煙臺山和觀潮山三個山頭組成,猶如三足鼎立,是敵人在洞頭布防的三個支撐點,既可獨立作戰,又可以火力相互支援。被半包圍的敵人龜縮在戰壕里,從既設定的射擊架上向我連射擊。此時煙臺山、棺材岙的敵人用迫擊炮和大口徑機槍猛烈射擊,支援雙壟被困敵人。戰至拂曉,我連和九連對敵開始發起攻擊,敵憑借已筑工事及美式武器,負隅頑抗。我連發現敵戰壕里有敵人(后知是敵偽裝的草人),用機槍射擊,暴露了火力點,被壕溝下方掩體內敵發現,射來一梭子彈,副班長和小組兩名戰士當場犧牲,九連一班副在沖向敵山頭亦被擊倒在敵陣地前沿。同時,敵人的火力點也被班射手強自南發現,他學習射擊英雄魏來國用冷槍來消滅敵掩體內敵人,前后出現五次目標,發射六發子彈,目標再也沒有出現,等部隊沖上山頭,發現戰壕的掩體內有兩敵倒地,有名頭上還流著血。敵遭我殲滅性打擊后,其余紛紛棄陣向煙臺山、棺材岙逃竄,拂曉雙壟被我連攻占。勝利的喜悅鼓舞著大家的斗志,繼續向敵第三個山頭進攻。
五、苦戰煙臺山
雙壟被我連攻克,殘敵紛紛后逃,他們分散各路逃竄,部隊見敵就追,因此也亂了建制,班排人員出現走散、插亂等亂象,造成各自為戰、分散襲擊,無法形成整體攻擊力量,導致對第二個山頭(煙臺山)的包圍攻擊帶來不利的后果。連長郝錫三為了統一指揮,在火線上往返組織。煙臺山敵布有兩挺一二七高射機槍,火力強于雙壟,它不斷向我攻擊部隊射擊。我連六○炮副排長劉明亮(山東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向敵陣,大喊繳槍不殺,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沖擊嚇呆了,連忙舉手投降。后又繞過敵人射擊死角,迂回至敵側后,想占領制高點,以居高臨下之勢消滅敵人,當劉排長躍進敵戰壕時,敵人一軍官迎面相對,劉迅速有力地來了個跨步突刺動作,刺準敵人胸部。敵軍官嚎叫一聲倒了下去,同時勾動左輪槍扳機,劉排長胸中三彈前沖倒在壕溝內。連隊在軍號聲中沖上敵陣,展開了激戰,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只顧自逃,連陣地上的老婆、小孩也顧不上帶了,最終都當了俘虜。我連繳獲兩挺高射機槍和一挺重機槍等不少武器,還繳獲了敵人一個彈藥庫。負重傷的劉排長被抬到彈藥庫臨時急救,血從胸部彈孔中冒出,包扎后送至戰地救護所,不幸英勇犧牲。機槍班一聽劉排長犧牲了,一個勁地向山頭射擊,掩護部隊沖鋒,槍管打紅燙手,用毛巾裹著打,子彈打完,在繳獲中尋找。敵人眼看陣地保不住,向棺材岙潰逃,有的躲進民宅,還有的藏進山洞。三班有一位老戰士(山東人)路過坳口,被躲藏在岙底的敵人用機槍擊傷右臂,這老戰士見敵人在調換子彈夾,用左手迅速掏出手榴彈,咬住彈弦,丟向敵人,將敵炸死。另一名潰逃敵人被張富山擊斃。這時敵機飛臨上空盤旋,海面又出現兩艘軍艦拼命向我發炮,炮聲隆隆,震天動地。十二班另一位班長徐玉中同志腿被炸斷,兩名彈藥手亦當場犧牲,全班十二名同志僅剩下兩名戰士。同時棺材岙守敵用迫擊炮向我追擊部隊轟擊,有數名戰士受了傷,張富山被彈片擊傷臉和頭部,血流不止,王排長見張富山頭部淌血,命他下火線,張富山堅決不離開陣地,并說:“輕傷不下火線,多一人就多一分戰斗力!睉鹗亢鹕脚吭谝粋土堆上亦被炮彈打傷左腿,三個彈片打進肉里(后經手術取出)。經過一番苦戰,最終取得了第二個山頭的勝利,但我連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六、血戰棺材岙
觀潮山與無名高地之間有一山岙,岙底長約20米,形成了一口朝天的大棺材,兩山之間僅有一條通道,只容單人一線前進,通道兩邊是陡峭崖壁,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溝底亂石,漲潮是海,落潮是灘,道路狹窄,兵力展不開,敵人利用這險要地段作防御陣地,可見是經過精心策劃的。
棺材岙是敵人最后死守的陣地,筑有堅固工事,有隱蔽射擊孔,各射擊孔形成火力交叉網,夜間有固定射擊架,山后有迫擊炮陣地,火力配備明顯強于前兩陣地。棺材岙在洞頭島的北側,敵人守可阻止我軍進攻,退可接受海上軍艦支援,下海逃竄。
當我連追至棺材岙前無名高地,向固守之敵發起沖鋒時,遭敵艦炮強有力的火力攔截,炮彈、子彈像雨點般向無名高地發射,兵力無法展開。全連傷亡直線上升,通訊員葉再堂跟隨副指導員,沖鋒時被子彈擊中頭部,當他倒下時,口中還在喊“沖、沖”。班長郝相科胸骨被打斷,身負重傷致殘。一班副(戰前調入一班)掉下崖底,骨折后仍爬回陣地。三班長陳邦聽是樂清黃華人,追敵至岙口附近,被隱藏在石縫中敵人擊中大腿,隱藏在草垛內,由于流血過多而犧牲。連長的通訊員吳正泉在跟隨連長向棺材岙沖擊途中,遇敵兵艦上的猛烈炮火阻攔,沖上嶺背時,炮彈在連長周邊爆炸,吳正泉壓在連長身上,吳正泉被炸傷臉部,連長腿部負傷,包扎后,繼續參加戰斗。六班長孫家啟同志在敵炮彈即將落地爆炸前,撲向新戰士唐金水身上,彈片打進腦部,當即犧牲。一排長王永泰與高金根沖向棺材岙途中,有一發炮彈帶著刺耳的尖叫聲呼嘯而來,富有戰斗經驗的王排長深知這爆炸即在跟前,他迅速把新戰士高金根從高坡上拉下來,用身體護著他免受傷亡,在之后的沖擊陣地上,高金根兩眼被打瞎致殘,王排長在第三次沖下岙口時,被敵左右交叉火力網擊中犧牲。五班戰士唐明才被敵人子彈打穿鋼盔擦過頭骨重傷。余國錦(溫州人)在進攻棺材岙時沖鋒在前,勇敢作戰,被擊重傷……烈士們的軀體血肉橫飛,殘肢斷臂,在這塊彈丸之地,戰斗異常殘酷激烈。連長郝錫三帶傷冒著生命危險在火線上組織指揮、鼓舞士氣,并不斷指揮我重機槍、迫擊炮向敵射擊,自己的棉帽被敵子彈擊穿,從帽耳前打進,從帽后蓋穿出,僅毫米之差險些犧牲,面對生死,連長郝錫三全然不顧,沉著指揮。十班長王保胤(山東人)在無名高地的山坳里,重組十余名戰士沖鋒,并鼓勵大家不要怕、不要慌,敵人在垂死掙扎,勝利是我們的。王保胤在沖鋒陣地上被敵炮彈炸斷腿流血過多而光榮犧牲。
棺材岙地形對我不利,數攻不克,強攻不成,經過幾輪沖鋒受挫,此時我連在第一線戰斗人員僅剩十四、五人。夜12時,一營教導員帶二連來了,要我配合二連攻擊觀潮山。14日凌晨1時,二連向前運動,到達岙邊時,突然發起沖鋒,由于山路狹窄,只能單兵通過,隊形展不開,又遇敵人火力封鎖,后續部隊跟不上,攻上山邊的幾個人也犧牲在敵人設置的障礙前,二連排長馬福祿,副排長張玉祿都犧牲在此。八連、二連在向棺材岙沖擊中共傷亡70多人,進攻再次受阻,二連撤回。
七、火線交接
第三天的晚上,我們撤離無名高地,聚集在一處山坳里修整,補充食物,這是我們連續三天戰斗后的第一餐飯。在人群中尋找自己平時熟悉的戰友,奇怪的是我連原五名愛打籃球的主力隊員全部幸存下來,這是體育鍛煉靈活的身體而幸運得生。郝錫三連長是解放濟南戰役中榮立戰功的老戰士,他帶兵管教既嚴又愛,愛中有嚴,作風踏實,紀律嚴明,是一位深受士兵愛戴的好連長。占領煙臺山時俘虜一女的,貌似官太太,曾在戰壕中來回走動向我攻擊部隊射擊,有人舉槍要打死她,被郝連長當場制止,執行紀律押下戰場?紤]到二連接防對敵情不明,地形不熟,敵火力交叉網絡不清,郝連長為盡其責,將戰況實地詳細交代,便于兄弟連隊接防指揮作戰,并親自帶領七、八名指戰員于深夜12點配合二連向棺材岙發起了第三次沖擊,再次重創敵陣。我連排長王永泰,抗日戰士曲日洪,九班戰士趙樹楷犧牲,烈士鮮血染紅了棺材岙的海水。
八連的攻擊陣地移交給一營二連后,郝連長還在惦記著犧牲與負傷在陣地上的戰士,他無心歸隊,向連指導員交代了一下,帶上通訊員、衛生員、司號員第四次重返棺材岙前線,尋找有位在沖鋒途中曾喊他名字的傷員,直到將這個戰友尋找回隊,救下戰場,然后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用無數先烈鮮血澆灌的陣地,在返回途中,他還在追憶思索,默默自語,他對通訊員說,如果再給一個步兵排,就可以拿下敵人的核心陣地,奪取最后的勝利。從抗日戰爭時就參加革命的郝連長,身經百戰,善于基層領導,帶兵打仗,他深知一條真理,無私才能無畏,戰士的勇敢是勝利之本,他的最深體會是以嚴治軍率先垂范,處處以身作則教育戰士。
口述者:郝錫三周立國強自南
區檔案館 供稿
關鍵詞:
編輯:郭芬芬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