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網訊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鞭r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重磅發布,這是一份聚焦“三農”的行動指南,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以“改革犁鏵”破土、以“振興筆墨”構圖,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標定新航向。
改革深犁破土,產業活水奔涌,以制度創新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份沉甸甸的一號文件,以深化農村改革為“關鍵一招”,在制度創新的“深水區”中勇毅前行。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深化,“三權分置”政策讓沉睡的農村資產“蘇醒過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使“散弱小船”變身“聯合艦隊”。在產業振興方面,文件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支柱”,通過延伸產業鏈條,讓“土疙瘩”變成“金疙瘩”;提升價值鏈,推動農產品從“論噸賣”向“論克賣”轉變;打造供應鏈,實現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無縫對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文件首次提出“數字田園”計劃,推動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活”,數據化為“新農資”。這些創新舉措,正在打開鄉村振興的“阿里巴巴之門”。
塑形鑄魂并舉,繪就詩意棲居,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熬G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编l村振興不僅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更要讓農村的“面子”“里子”都美起來。文件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從“廁所革命”到生活污水治理,從垃圾收運到村容村貌提升,一系列“美顏工程”讓農村煥發新顏。在文化建設方面,文件強調要“留得住鄉愁、守得住根脈”,通過建設村史館、保護傳統村落、傳承非遺文化,讓鄉村成為承載鄉愁記憶的“精神家園”。基層治理創新也是亮點紛呈,“楓橋經驗”升級版、“積分制”管理、“村民說事”等創新實踐,正在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如今走進鄉村,看到的是“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意畫卷,感受到的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和諧氛圍。
民生為本,幸福為要,讓鄉村振興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農民群眾!罢d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币惶栁募冀K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面,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通過產業帶動、就業幫扶、財產性收入拓展等多渠道發力;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資源向農村延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件創新提出“新農人培育計劃”,通過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典型引領,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當文件中的“政策紅利”轉化為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當黨員干部的“辛苦指數”兌換成農民群眾的“滿意指數”,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就真正落到了實處、見到了實效。
作者:蔡浩杰
關鍵詞:
編輯:施晶晶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