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網訊 “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殷切囑托。鄉村振興的“春耕圖”,首筆在人才“種子工程”!解決鄉村“后繼乏人”的緊迫問題,夯實治理根基,必須把村社后備力量建設作為一項夯基礎、利長遠的戰略工程。要立足長遠、系統謀劃、精準發力,在“選準、育強、用好”的全鏈條上持續用力,確保本土優秀人才引得進、育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要健全動態更新的“蓄水池”。儲備工作首要在“選”,必須拓寬視野、暢通渠道。既要注重從本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青年、退伍軍人、優秀大學畢業生等群體中發掘本土“好苗子”,也要積極探索跨村交流、能人兼職等柔性引才方式。同時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結合思想政治、能力素質、群眾基礎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考量,實施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確保后備人才庫始終充盈且優質。
要打造實踐淬煉的“練兵場”。后備力量的關鍵在“育”,不能止步于名單登記。必須搭建實踐平臺,有計劃地安排后備人才參與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環境整治、數字化治理等村莊核心事務,在具體崗位和急難險重任務中“壓擔子”、增才干。推廣“導師幫帶制”,讓經驗豐富的現任村干部或駐村干部進行“一對一”指導,通過“跟著學、帶著干”,加速其角色轉換和能力提升,讓“預備隊”早日具備“主力軍”的擔當。
要構建暖心護航的“加油站”。儲備成效的體現在“留”與“用”,需解決其后顧之憂、激發內生動力。一方面要落實必要保障,探索合理的補貼、績效獎勵,在創業扶持、技能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增強崗位吸引力與歸屬感。另一方面要暢通晉升渠道,對德才兼備、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后備人才,及時依法依規補充進村“兩委”班子,樹立“有為者有位”的鮮明導向,形成培養與使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村社后備力量的精心儲備與培育,絕非一時權宜之計,而是為鄉村長遠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的戰略工程。唯有以制度化機制廣納賢才,以實戰化平臺錘煉本領,以人性化關懷穩固根基,方能讓更多優秀青年才俊在鄉村熱土上茁壯成長,從“后備軍”蝶變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當一批批充滿朝氣、深諳鄉情、能力過硬的后備力量源源涌現,鄉村治理的根基將堅如磐石,振興之路也必將越走越寬廣。
作者:王根玲
關鍵詞:
編輯:郭芬芬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洞頭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它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洞頭新聞網",違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洞頭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致電,聯系電話:0577-63430005